就这件衣服是手工特制
。
好吧,其他全是淘宝。
她厉害得很,当时在毛屋火塘旁边开家小服装店,专门卖自己设计制作
衣服。款式飘逸得很,不是纯棉就是亚麻,再肥美健硕
女人穿上身,也都轻灵飘逸得和三毛似
。
毛毛当时老喜欢唱海子《九月》,她就把店名起为“木头马尾”。
《九月》里正好有句歌词是:
个叫木头,
个叫马尾……马尾正好也算是
种毛毛,颇应景。
毛毛江湖气重,经常给投缘人免单酒钱,也送人衣服。他白天时常常拿着琴坐在店门口唱歌,常常对客人说:你要是真喜欢,这衣服就送给你……客人真敢要,他也真敢送,有时候
下午能送出去半货架子
衣服。
他真送,送再多木头也不心疼,奇怪得很,不仅不心疼,貌似还蛮欣赏他这股子劲头。
:扯淡……
他踩下刹车,
脑袋差点儿在风挡玻璃上磕出包来。
边系安全带
边喊:这也有意义吗!
关于毛毛和木头相恋故事
直是个谜。
认识毛毛
时候,他身旁就有木头
,他们秤不离砣,糖黏豆
样。
毛毛和木头与初相识时,也送过
件自己设计
唐装。
木头边帮
扣扣子,
边说:毛毛既然和你做兄弟,那就该给你俩做两件
样款式
衣服才对。木头
口音很温柔,说得人心里暖暖
。
容光焕发地照镜子,不知为何立马想到
《水浒传》里
桥段,不论草莽或豪杰,相见甚欢时也是张罗着给对方做衣服。
有意思,此举大有古风,另种意义上
袍泽弟兄。
那件唐装不舍得穿,
直挂在济南家中
衣柜里。
毛毛和木头是从天而降。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之前是干吗
,只知道他们驻足滇西北后没多久就开
火塘,取名“毛屋”。
毛屋和大冰小屋颇有渊源,故而
习惯把毛屋戏称为毛房。
毛屋比大冰小屋还要小,规矩却比小屋还要重,浓墨写就
大白纸条贴在最显眼
位置:说话不唱歌,唱歌不说话。
客人都小心翼翼地端着酒碗,大气不敢出地听歌。毛毛负责唱歌,木头负责开酒、收银。毛毛歌声太刷心,常有人听着听着哭成王八蛋。木头默默地递过去手帕,有时候客人哭得太凶,她还帮人擤鼻涕。
不是纸巾,是手帕,木头自己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