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丝毫没有说话意思。
“老臣有话说。”郑国黑着脸站起来。
无论李斯如何眼神示意,郑国只作浑然不见。
秦王慨然点头:“老令有话,但说无妨。”
郑国对秦王拱手,转身面对黑压压片下属,习惯性地抓起那支探水铁尺,走近那幅永远立在幕府将台上泾水河渠大板图,嘶哑声音昂昂回荡:“李丞替老夫做黑脸,老夫心下不安。话还得老夫自己说,真正不赞同急就工,是老夫,不是李丞。诸位且看,老夫来算个粗账。”郑国探水铁尺啪地打上板图,“引水口与出水瓠口,要善后成型,工程不大,却全是细活。全段三十六里,至少需要两万人力。四百六十三里干渠,加三十六条支渠,再加三百多条毛渠,谁算过多长?整整三千七百余里!目下能上渠之精壮劳力,以百万整数算,每里河渠均平多少人?两百多人而已!筑渠不是挖壁垒,开条壕沟事,渠身渠底都要做工,便是铁人昼夜不歇,两个多月都难!”探水铁尺重重敲,郑国也粗重地喘息声,“河渠是泥土活,却更是精细活。老夫还没说那些斗门、渡槽与沟沟坎坎工匠活。这些活路,处处急不得。风风火火轰隆上,能修出个好渠来?不中!渠成之日,四处渗漏,八方决口,究竟是为民还是害民?老夫言尽于此,诸位各自思量。”
满帐人众你看看你,时尴尬,谁也没话说。
亭乡里工将军们显然有所不服,可面对他们极为敬重河渠令,也说不出自己心下不服话来,只有涨红着脸呼哧呼哧大喘气。县署大员们则是难堪憋闷,个个黑着脸皱眉不语。
事实上,这些统率民力上渠县署大员,大多是县令、县长,至少也是县丞。秦法有定:万户以上大县,主官称县令;万户以下小县,主官称县长;县令年俸六百石,县长年俸五百石。六百石,历来是战国秦汉之世个大臣界标,六百石以上为大臣,六百石以下为常官。县令爵同六百石大臣,只有战国、秦帝国以及西汉初期如是。后世以降,县令地位代代日见衰落。就秦国而言,秦统之前县地位极其重要。秦孝公商鞅变法时,秦国全部四十县,只有个松散戎狄部族聚居陇西称作郡,事实上也不是辖县郡。后来收复河西,秦国又有北地郡、九原郡,郡辖县郡县制才形成定制。但郡守爵位,与县令是般高下。随着秦国疆域不断扩张,郡渐渐增多,郡辖县法度彻底确立,郡守爵位才渐渐高于县令爵位。但是,县令县长依然被朝野视作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