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终于在满目苍黄秋日来临。
四、等而围之兵法破例
第次犯难,赵括在行辕大帐反复转悠着揣摩着,竟总是不能决断。
赵括之难,在于选定个确定进攻方位。斥候反复密探,证实秦军主力集结在老马岭营垒与丹水南三陉营垒,西部沁水营垒不是重兵;秦军丹水营垒已经北进三十里,与另两道营垒隐隐然形成三面照应,似乎只给赵军留下上党东部回旋地带。从大势看,赵军在长平关外与丹水两岸已经集结五十余万大军,背后又有十多万大军防守百里石长城营垒,大军退路以及与邯郸粮道畅通是完全可靠。说起来,赵括也不是全部放弃防守,而是在确保背后营垒前提下,集中南路大军攻秦,态势上是进可攻退可守,不失为完善方略。更重要是,秦军总兵力也是五十余万,与赵军大体相等。赵括精熟兵法经典,回忆番,谁也没有对军力对等之时战法有过论述,能记起只有《孙子》句“敌则能战之”。而《孙子》此句,说得恰恰便是兵力对等时要设法战而胜之!也就是说,对等之时最能体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根本就没有拘泥道之战法,唯有点是明白无误,这便是战胜敌方!赵军之长原是轻锐猛攻,若充分施展大举进攻,便有极大优势。《孙子》又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据此论断:秦军兵力既不能包围赵军,也不能进攻赵军,更不能分割赵军;但要决战,便只有三种情形,或对峙互守,或相互进攻,或方主动进攻;时至今日,两军对峙已经三年,秦军依然没有进攻态势,剩下便只有赵军猛攻,否则便是永远地在上党对耗下去。赵括对秦军战略意图判断正在于此:名将不在,攻取上党没有胜算,便长期对峙,以国力拖跨赵军!敌之所欲,自不为也。秦军要久拖,便要速决,否则,赵国陷入泥潭便是甚事也不能做,第二次变法更是梦想。
方略既定,剩下便是进攻时机与进攻方位。反复思忖,赵括将开战日期定在八月初日。此时白日晴空万里,夜来却是月黑风高,昼夜皆对攻方有利。然则,这第拳打向何处才能打得最为响亮?赵括却是颇费思量。
“禀报上将军:斥候营总领急报!”
中军司马急促声音使赵括恍然醒悟,只挥手便坐到帅案前。斥候营总领匆匆进帐便是躬:“禀报上将军:营斥候乔装老韩民进入秦军营垒,探得老马岭新建六座粮仓,隘口处有重兵布防!斥候在山中带回个老韩药农,熟知粮仓四周地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