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王之后事无成,都曾经先后威势赫赫过段,秦国则是始终威势不衰。以时势论,小邦国抢戴王冠,天下皆可哈哈笑之,谁也不会当真与其争长短;大国则不然,旦称王便昭示着你要加入逐鹿争霸,各大战国便会竞相遏制,或合纵或连横,总是要这个新王国经受阵猛烈锤打。果真抗住,王国便立定,诸如秦国。若抗不住诸般围攻遏制,王冠光环便消失,诸如韩国燕国。
此等情势,赵雍看得分外清楚,所以便坚不称王,而宁可降得与安陵君般。然则天下事毕竟有公论,赵国称君,各大战国与小国却是谁也不敢小视,至多是认可赵国没有野心,事实上谁也不敢当真如对待小小君国般予取予夺。赵雍自然清楚此中界格,然则他所需要让天下明白也正在此处:没逐鹿争霸之野心,你也不要寻衅与!二十三年来,这谋划确实是做到,赵国已经平安完成强国大变。当此之时,三胡匈奴中山之诸般边患已大体廓清,赵国军威大盛,还用得着韬晦?再味韬晦,天下还信?若无韬晦之效而落得“天下大伪”之名,韬晦岂非大大滑稽?与其如此,何如堂堂正正称王,堂堂正正逐鹿天下?
时也势也,英雄之心性也!
要大出天下,就必然要与六大战国周旋。二十多年来,赵国除参与五国灭齐之外,与六大战国间几乎没有邦交往来,虽然以往恩怨似乎淡薄些,但对天下实力碰撞实在格局毕竟也是生疏。此次借称王之机派出六路特使,举厘定六方邦交根基,同时举奠定赵国重返中原强势地位,都是极为要紧。燕国老仇家要重新廓清恩怨。对弱齐要取强势才能保住济西二百里。对魏韩这两个同根兄弟则要软硬兼施地拉过来,毕竟,三晋主心骨目下已经是赵国。对萎靡不振而相距遥远楚国,则要尽可能地结为盟邦,只因楚国能从背后掣肘秦国。只有秦国是赵国最主要敌手,然则秦国如日中天,赵国却是刚刚浮出水面,目下还必须相安无事。
最要紧实际国事便是扩军。在七大战国中,秦国大军已达四十万精兵,其次齐国三十余,楚国三十余万,魏国三十余万,燕国二十余万,韩国近二十万。虽然战力国力各有强弱,兵力数目并不能说明全部实力,然则若与真正敌手秦国相比,目下赵国军力便实在是单薄许多,秦国四十万精兵可是没有赘肉。故此,旦脱去韬晦而大出,兵力便要大大增强,且要尽快练成同样精锐胡服新军!
冬月来临之时,邯郸六路特使先后上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