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需要冷静想想,如何对秦公陈述自己政见和治秦之策。
为山九仞,功亏篑者多矣。面见国君是最重要步,慎之,慎之。
秦公求贤诚意,卫鞅是不怀疑。然则诚意不能等同于治国方略选择。自古以来,人们对治理国家提出千百种主张,大而言之,形成传统共识便有王道治国、道家治国、儒家治国、墨家治国、法家治国几种主流。其中王道治国是经过两千多年历史延续成规定制,其最为成功范例便是西周礼制。这种王道礼制,确曾经使天下康宁片兴盛,而且儒家道家至今还在不遗余力为这种王道张目礼赞。春秋战国以来,王道礼制虽然已经大为衰落,但许多国君为表示自己仁义,仍然坚持说自己奉行王道。那秦公呢,能说秦公就定不赞赏王道?似乎还没有证据这样论断。而且,秦穆公时期百里奚正是操王道之学,那时秦国确实强盛时,穆公也称霸,老秦人至今还引为骄傲。秦公《求贤令》也申明向往穆公时强盛,信誓旦旦要恢复穆公霸业。据此推测,秦公如果接受王道治国,似乎也有理由。
那道家呢?老子在秦献公时期西行入秦,这也是秦人大骄傲。更重要是,秦献公确曾想用老子为丞相治国,只不过老子本人坚辞不受罢。秦献公是目下秦公嬴渠梁父君,也是继穆公之后最有作为位秦国君主。秦公在《求贤令》中数落几代祖先,但对父君秦献公却是推崇有加。他会拒绝父亲曾经很赞赏道家?也很难说。至少没有充分证据说明秦公厌恶道家。再说,来栎阳后,卫鞅还听侯赢讲过,秦公曾想请百里奚之后裔治秦,而那位老人据说是操道家之学。
至于儒家和墨家,卫鞅相信秦公不会选择。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蔑视秦国,秦人也最厌恶儒家。儒家士子不入秦,几乎是天下皆知。儒家仁政、礼制、恢复井田制等根本主张,秦国也和列国样嗤之以鼻。秦公不会看中儒家,至少有两个事实根据。其,上大夫甘龙就是东方甘国名儒,权力在嬴渠梁即位后却日渐萎缩。其二,秦国《求贤令》发出后,曾秘密要求在各国活动密使,尽可能少使儒家士子入秦。墨家呢?虽然是天下最简朴最勤奋最巧思最主张正义且最有实际战斗力团体学派,但墨家“息兵”和“兼爱非攻”两点为政主张,在任何个战国都是行不通。如果秦公要选墨家,可说最容易,因为墨家曾经在段时间里以秦国南部大山为学派总院,和秦国大有渊源。
那对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