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远远站在苏绫蟠龙帷帘之外,见皇帝应完成,才敢捧着茶走近,恭声道:“皇上饮茶,润润喉吧。”
那锦匣似有千斤重,皇帝略略掂,苦笑道:“朕从未做过这般事,不想,却做得如此流畅而熟稔,仿佛已经做过许多次
般。”
李玉哪敢抬头,弯着腰身愈发显得佝偻而恭谨,“储位之事关系江山命脉,皇上日夜悬心,没有仪刻放松,自然熟稔。”
皇帝轻嘘声,缓缓抚摸着锦盒上缂丝双龙出云
纹理,沉声道:“不知道皇阿玛当年,是否也如朕今日
般,如释重负,又惴惴不安。”
李玉俯身
忽然想起那年澜翠身死模样,打
个寒战,畏惧地卷缩起
身子,唯余心底
声悲苦,“澜翠,澜翠,从小主不肯护你
那日,
便知道迟早会走你
后路。
没有办法啊,只能听皇上
。谁,谁能拗得过皇上呢?”
春婵泪倏然落下,好死不如赖活,无伦她做
什
,到底嬿婉死
,澜翠死
,唯有她活着,哪怕是永远缄默地活着。
彼时皇十五子永琰尚是十五岁少年,骤然失母,底下又有更年幼
弟弟永璘,哥儿俩字是孤苦。皇帝便只
婉嫔陈氏亲与照拂。这在宫中也算是件不大不小
事,因为婉嫔陈氏虽然久在宫中,资历既深,但到底无宠
许久,又是极默默无闻之人。而之前曾经受命抚养永琰
,也是位分既高、资历也不浅
庆贵妃。想来婉嫔乍然受此重托,大约也实在因为她是个勤谨安分之人吧。皇帝便也格外青眼相看,虽然仍无召幸,但素日里便按着贵妃
分例供养,也算怜她照拂两位皇子
辛苦。
但到底,皇帝给婉嫔如此恩遇,却也未晋她位分。直到乾隆五十九年,才晋
婉妃之分,算是与皇帝
同安居共老
。
自然,这也是后话。
后来那些年,皇帝闲暇时光,多半是在长春宫思念孝贤皇后中度过。偶尔在梅坞,他也会听着细子们唱着《墙头马上》,握着
方绢子出神。
戏子们悠然唱着情词婉转,“帘卷虾须,冷清清绿窗朱户,闷杀独自离居。落可便想金枷,思玉锁,风流
牢狱。”
孤清长又长,在这禁城中悠悠荡荡。
在这孤清里,皇帝也是倦。他已是须发皆白
老人,怆然独坐,颓颓无语,只在浑浊
眼中漾满疲惫与伤感。他右腕微微使力,
顿
转,笔锋强健有力,于黄笺之上郑重写下“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
他手指上凛冽
细纹,是被风霜与孤寒重重侵蚀后无声
痕迹。他
手势沉重却无迟疑,将手中黄笺细细迭好,存于锦匣之中,以蜡密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