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还得从楼形状说起。
若不是因为它奇特形状,穗子不会看见许多她不该看见
事物,比如女人打男人,男人搂保姆,狗吃油画颜料,等等。然而下面这个故事和上面介绍
三种景观并不搭界,只不过也是穗子和她
同龄伙伴借楼
形状看来
。
楼是”凹”字形,四层,南面十二个窗子和北面十二个窗子对称,东边,也就是凹字
底座,每层楼都是装有镂花铁栏杆
长廊,沿着长廊
十二间屋,门扉也全朝着凹字中间
天井。像是
座监狱
建筑设计,便于所有人交叉监视,天井留给警卫巡逻。楼建于
九五八年。到
九九九年拆
时候,还能看见楼檐下
圈剥蚀
”三面红旗”浮雕,当时全省(也包括外省)
作家、画家、音乐家陆续迁入弥漫着新漆和鲜石膏味
楼内,都觉得这楼
设计有点不妙,但没人说穿,其实它多像
座艺术家
集中营。新政权在那时已发现这些人太不省事,以这方式可以圈起他们来统
管理。当然,这都是穗子在九九年看看那个凹字形废墟悟到
。
四层楼顶上,有个凹字形状大平台,艺术家们在这里做煤饼,晾被单,晒红薯干或高粱米或蛀虫
挂面。孩子们在这里”跳房”,”攻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们最享受
娱乐是在天黑之后爬上平台
水泥护栏,观看每个窗子里上映
戏剧。平台护栏高
米六,只有两个巴掌
宽度,爬上去再悬着两腿坐在四层楼高
天井边沿上,必得足够野蛮,足够亡命。当然,上映
戏剧都是极短
片断,有时只是惊鸿
瞥。将它们连缀成连续剧,还得靠想象、推理。最主要
,要靠幕后
跟踪考察。也就是说,穗子和伙伴们冒着坠楼危险看到
,仅仅是端倪,不管画面有多触目惊心。
故事开始
艺术家协会大院里人都记得小顾嫁进来那天。那是六
年
秋天,穿
身粉红
小顾从杨麦
自行车货架上跳下来,手里抱
只面口袋。人们已经在这场后来被称作”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中磨尖
目光,
看就知道小顾面口袋里装
是花生仁,并且颗粒肥壮,珠圆玉润,绝不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按定量付高价买
走油
或干瘪
。小顾脸蛋也是粉红
,这在
群饿得发绿
艺术家看,她简直就是从鲁本斯画里走下来
。当晚小顾和杨麦举行婚礼,三十多斤炒得黑乎乎
花生米摊在会议室长条桌上。所有
大人孩子都吃成
张花脸两只黑手。公共厕所
连几天都是花生油气味。大家都说杨麦走运,几幅年画就换来
个百货大楼
小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