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才子词人看戏着眼点就和普通庄户不同——
虽然好笑,但这捐粮食段,怎越听越觉着与岳飞投军故事关系不紧密呢?就连人物衣着也和上场里精致又新颖岳家人全然不同,只像是这台下坐着普通百姓似。
这段插得生硬,再要从粮草转回人物又得浪费词句,倒不如全数删,直接转入下折,唱岳飞在军中故事。
随驾来*员多少都有些想法。唯两位庶吉士平常在翰林院里只是读书,还不太晓得官场应酬,又是与宋时有同年之亲,便不似别人那般多思多虑,单刀直入地批评
搬演,其实倒是想让百姓们受岳王鼓励,多生精忠报国之心,愿意投身军旅……”
身后座席间那阵阵连绵不息掌声,便是百姓们羡慕宋朝有岳飞带兵平金,盼望他们大郑也出个民族英雄呼声。既恨虏寇狠毒,复憾边军不能战,那些血性男儿,说不得就有肯去投军。
若有良家子弟自己肯去从军,边关何愁招不到精兵,又何必强征不情愿百姓?
周王行是刚从边关回来,听见他这样为朝廷征兵之事打算,都颇为感动,护卫指挥使直接夸赞道:“宋大人急朝廷之急,难殿下之难,百忙中竟还为周全边镇招兵之事特地排演戏出来。来日若有人看这戏主动投军,皆是大人功劳。”
宋时只笑着摇摇头:“只是边关百姓久遭达虏侵扰,杀敌报国之心本就强,等不过是借岳飞平金故事宣传爱国忠君之义。”
不光宣传,还有广告呢。
岳母刺字这场唱罢,旋即有人从侧门上来搬下桌椅,又在戏台边缘竖起旗杆,吊面斗大军旗。岳飞在旁穿上衣裳,唱两句,岳家婆媳亲自送岳飞到旗下从军,家人依依不舍拜别,先后下场。
后头上场门里旋又上来几个老汉、少女、书生、庄户、商人……或背布袋,或提竹篮、或以两面画旗作推车状,次第上场。上得台来都先在台侧行礼、道宾白,自称是本乡本里之人,听说朝廷要兴兵伐虏,仁人志士踊跃投军,他们上不得战场,却要为这些精忠报国子弟捐钱粮。
介绍罢,都站到戏台当中,插科打诨,攀比着要给边军捐多少粮草:那老汉要捐袋自家稻田产禾花鱼腌制熏鱼;商人捐是给汉中工业园买煤炭、石料赚银子;少女捐是亲戚女友给军人织毛衣、纳鞋底;庄户捐却是满满车粮食。
这段看似是两折戏间转换场景故事楔子,实际上是按着小品演法改,词句俚俗,形象滑稽,时不时抛出包袱,引得台下掌声笑声不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