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盗大事,自然不能为这书生耽搁。
门子留下他帖子,淡淡地说:“徐先生且回去等着消息,桓三尊回府后,小自会将帖子奉给他老人家。”
平常找桓凌都是提学、巡按、京里来钦差这样人物,个小小外县生员,若不是说有武平宋令介绍,他连这帖子都懒得传哩。
那门子对这桩差使不上心,徐才子也对这门子态度不满,出门便使钱打听桓凌去向,带着两个优童骑马向出事城东奔去。
出人命地方自然好找,他们才出城便听人议论,东山脚下座枯井里寻见尸首,
,朱胜儿又替他们联络姐妹……忙碌起来,就没人顾得上最初在画舫上提议要与宋时斗诗文徐才子。
他虽然经众人劝遍,却还是因少年气盛,对那被人夸得能压倒他们苏州才子宋时不大服气,私下乘船下趟福建,亲自写帖子往武平县请宋时。
非要让他亲眼看看苏样儿讲学比他们福建强!
可惜他到武平,拜见知县宋大人,却没能见着宋时。宋老大人只把他当成苏州来游学学生依例接待,给些玻璃制交椅山讲坛模型、实木镶玻璃相框小幅讲坛景点风景画、编出版画风格交椅山图像竹丝风扇之类不值钱旅游纪念品,又给几两银子,便要打发他出去。
这些玻璃品倒叫徐才子收敛几分轻慢——别不值钱,平板玻璃却难得,这不光是有钱就能弄出来,还得养得起手艺精绝玻璃匠人、自身也得有些品味,才能弄出这些礼物来。
他含着几分真心向桓县令致谢:“学生来此不是为贪老大人好处,而是在家乡听到令郎才名,特来拜访,并送份请柬请他到苏州参加场讲学会。”
宋县令却不知他们苏州人还包藏着打压自己儿子祸心,只知道儿子出名,兴奋地说:“小犬竟能受苏州才子邀请,实是宋某之幸。不过他如今不在县里,而是在府里跟着桓通判读书,你若要见他,叫家人引你去府里。”
就是讲学语录里那个桓通判?可惜那桓通判是个在职官人,不能私离本府,不然叫他也见识见识苏州大会可该多好?
不要紧,再请那王、张两位讲学先生到苏州听他们讲学就是。只要这两人肯低头,听他们讲学书生们也就再无可吹嘘!
徐才子跟宋县令问两位老先生地址,又借个家人,门心思往府里寻人。可到府里又被竿子支往府城外——城外出桩强盗杀人案,桓通判带着本厅差役出城缉捕犯人,而宋时认作他刑名师爷,也跟着出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