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铺红绫倒是铺得起,但绫绸太薄,容易起皱不说,把绫罗绸缎放在脚下踩,更容易叫人抨击作风侈奢。尤其他父亲还是地方父母官,年前又刚查抄批大户,花钱花得太多易有瓜田李下之嫌,所以办这大会时也是切从简。
反正这简版红毯秀之前也没人搞过,弄出来照样有效果。
签名板竖好,红毯从签名版前滚下正面台阶,直铺到观众席前。主持人宋时从侧面上台,请讲学老师们依次上台题字留念。
四位老师题罢字,又换新白绢屏请来参加讲学学子们上台留名。这扇白绢上名字不会像老师们题词那样拿去刻碑,却要长留在讲坛后依山而建宋氏学院里,每次学术交流会都要拿出来让学生观摩回。
虽然不能立碑,但有这个名单,也满足这些才子求名急迫心情。
这场大会从开始发帖子,送新版书就都是前所未有新样式。而大会开办两天来,无论是讲学会盛大规模还是那场由主办人宋时亲自主持自习会,都是本朝以来未有,可算开创学界先河。
明日他还能弄出什出奇、叫人顾难忘事体?
能。还有闭幕式呢。
开幕式有领导致辞,闭幕式也得有领导讲话。
不请大领导方学政点评下这场大会举办得成不成功、还有哪些缺陷;不请桓通判作为上级汀州府代表讲话;不请宋县令及本县各级领导就这场大会作出发言;不请优秀讲师王、张两位老先生点评下教学理念、展望下以后学术方向,怎配得上这场盛大、史无前例讲学交流论坛呢?
二百多名与会学子来时都是登过记,宋主持拿着花名册唱名,底下有林泉社社员引导他们到讲坛前领份料器
岂止要请领导讲话,还要请领导题词。
讲坛旁边见贤亭里竖个建坛纪念碑,讲台下面还要竖个福建讲学大会留念碑——往后每届大会召开,讲学大师都要在竖碑题名。将来题碑多,就能在讲坛到交椅山间慢慢铺成座碑林,万哪位题字老师当首辅、名人,连这碑林和讲坛也能跟着留名青史。
哪怕没那出名,传承下去也是个历史建筑、文化旅游景点。他当初做导游时就只是带着游客参观这些古建筑、石碑,给人讲讲古人事迹;现在竟然能亲手打造旅游景区、给未来同行们创造福建理学交流历史,也是出息!
最后位讲师讲话结束,从台上下来后,他就催着差役们撤下桌椅,架上白纸屏风,在地上铺卷茜草染十米红……红草毯。
地毯太贵,买不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