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初桓先生看他有学历史基础,教《春秋》时就给他延伸下,不光教他《左传》,同时也授汉代《公羊》《谷梁》二传,与北宋胡文定《胡氏传》、南宋张洽《张洽传》。
正式考试时却是以《左传》为主,《胡氏传》为辅,甚至《春秋》本经义都考得不多,以后专攻《左传》话性价比更高。
除此外,还得裁汰批课外辅导书——他捐监生,可以不用去考院试,直接乡试起步,前两年买《小题大全》和院试闱墨就可以扔。不过倒不急着买乡试闱墨,因为刚从他们衙门出去林泉社诸生中,就有位本地知名“帖括名士”于廪生。
帖括名士,也就是时文名士,共分两种:种是擅长写八股制艺,文名满天下,甚至本人也凭手好文高中进士名士;还有种则是擅长选编时文集,让读者中试名士。
于廪生
子逸是们林泉会中人,文会中诸君子情同兄弟,这会首自然要成全他和少笙。家在城南还有个空置小院,到时叫李行、少笙搬过去便好。说来倒要感激那强买他凶人,不然少笙身价可值数百金,们这些穷书生哪能赎得出他身。”
是啊,人家是侍郎府公子,可不是有钱。
有钱到特地赎个行头来陷害他,想让这群书生,bao动,把他们父子赶出县城地步。若不是惦记着桓先生教他几年恩情,他都想给这姓桓套个麻袋打出城去。
他心中悒悒,深深叹口气。
赵悦书此时真信他是个好人,牵着李少笙过来千恩万谢,又要寻出那个败坏他名声人,大伙儿教训他番出气。
宋时可不想侍郎家公子在自己地盘上出事,连忙劝道:“他还是个孩子,只是叫家里娇惯得不知天高地厚。且他此时已经出城,诸位君子只看在此事最后落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好结果份上,饶过他遭罢。”
赵书生愤恨未消,别人更替宋时不平,觉着他不该平白替这种人背恶名,受委屈。
好在沈举人是个沉稳人,拦住群说风就是雨生员,让他们先帮赵李二人搬家,临行时又跟宋时约好,端午节后到县西双豸山上豸山书院旧址共举文会。
宋时亲自送他们离开,找来见过桓文衙役,叮嘱他们不许跟人透露桓文身份,然后回到房里,也不怎想睡,就翻起他应试典籍。
大郑朝科举同于明制,不考应制诗,第天考经义、第二天考刑律和小论,第三天考五道策问题。正经教材就是《四书》《春秋》《左传》《大郑律》《资治通鉴纲要》这几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