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跟随沈哲子来建康近千部曲,早已经先行遣回大半,如今沈哲子也算轻车简从,身边除
几名照料起居
侍女,便只有二十多名龙溪卒随从护卫。
庾条倒是前呼后拥架势颇大,建康城交好群资友在其言语鼓动下,准备随其前往晋陵大展宏图,仆役部曲
信托与人总是有所保留。所以庾条打算再回晋陵,既能看护家业,还能大展抱负。
正式离开建康那天,前来为沈哲子送行之人竟有近百之多。虽然其中大多泛泛之交,但也显示出沈哲子已经略具人脉,算是已经融入到这个时代当中。
唯有点让沈哲子不爽,时下人敏感悲戚
意趣实在显露在方方面面,不过送别而已,况且大家也不是很熟,竟有许多人都揉红
眼眶。在这肃杀秋风之中,更显悲伤气氛,若不知内情者路过,还以为
群人在这里祭拜亡者呢。
北人豪迈,南人伤感,大概肇始于此。及至隋唐时,这风气仍不衰减。沈哲子很想吟咏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但最终还是罢
,无谓强出风头,而且看那些悲秋伤感
家伙,也未必能体会这种洒脱豪迈意境。
与众人作别后,沈哲子与庾条同上路。这
次倒不需要沿陆路,由秦淮河登船,转青溪绕道健康城北,便入
长江直通京口
航道。
这次在建康盘桓数月,沈哲子收获还是不小
,且不说师父纪瞻临终馈赠给他
大量隐形遗产,单单耳闻目睹诸多,便对这个时代有
更深刻
解。尤其深入台城内苑,见到皇帝这最高领导者,还有庾亮这种执掌台省
重臣,对于最高层
领导圈子有
个深刻认识,不再只是流于表面
认知,和概念性
总结。
古人不傻,各有谋算。但诸多谋算汇总交融,最终呈现出来个结果,却并非
个最好
局面。身在时下,身处其中,更能体会到这种无奈和吊诡。
如果说尚有点遗憾,那就是没能见到王导
面。东晋之初这个局面,如果说有
个人发挥
作用不可缺少,那个人就是王导。
囿于本身格局,王导其人或许并没有什令人无比振奋
壮举功业,但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谓
兴废之功,乃是在
片废墟之中,通过强大
个人魅力和高深
政治手腕,将已经碎片化
汉人国祚弥合粘连在
起,保住
秦汉以来
法统正义。
单凭这点,王导便无愧于南渡第
人。没能亲眼目睹王导
风采,沈哲子心内还是颇有遗憾
。不过未来总有机会,倒也不必急于
时。沈哲子有预感,他跟王导终有相看两厌
时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