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杀沈充之子,看似与江州之事没有关联,但却能让庾亮认清楚自己位置,以及应该有
态度。他自己尚要依附皇帝,不能持正公允
作出判断,现在
他,根本没有扶植方镇
资格!
自己这次,真是枉做坏人
!
庾亮心内苦笑,旋即又想到,皇帝之所以挑选沈充之子来给自己警示,大概也是告诫他不要与沈充靠拢太近。这其中
意味,恰好与此前台城奏对后二弟庾怿被扣留在台城异曲同工,皇帝不希望庾家与方镇牵扯太深,成为第二个王家。
见庾亮长久沉吟不语,皇帝也不催促,低下头饶有兴致欣赏着自家小女笔迹。说到愤怒抑郁,他心中何尝没有。若真要怒极杀人,朝堂诸公个个该杀,哪怕自己这个别有怀抱
内兄也不例外,屠刀无论如何
国之议,拳拳之心昭然。纪瞻亦为国士,老朽之身仍心系国事,卧护六军,功勋卓著……”
“这些事情,朕自是深知。不过,内兄似有未尽之意啊?”皇帝笑吟吟望着庾亮。
话讲到这步,庾亮绝不相信皇帝还听不出自己
弦外之音,可是看到皇帝云淡风轻
表情,全然没有昨日提起要见沈充之子
森然戾气。这不禁让庾亮陷入深深
自疑中,莫非是自己会错
皇帝
意思?
能够取代王导执掌中书,庾亮又怎会是庸碌之人,皇帝前后截然不同
变化,两下对比之后,心内顿生明悟。
皇帝之意岂在沈充之子,分明是针对他啊!
片刻之后,庾亮终于想明白皇帝
深意。先给
自己
个忿怨于怀,恨不能杀人泄愤
错觉,提起要见沈充之子,把
个难题横亘在自己面前,由自己去抉择。
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道义上,亦或出于对稳定局势考虑,朝廷都没有足够理由杀沈充
儿子。如果庾亮真能持身自正,有大把
理由可以拒绝皇帝要见沈哲子
要求,可是他却迟疑
,继而做出
完全不合常理
决定,甚至亲自将沈哲子带进台城。
在这瞬间,庾亮想
很多,更认清
个事实。他如今虽然已经位居中书监,但如果说全凭自身名望才具,那也不尽然。考虑任何事情,皇帝
感官都是
个重要
因素。换言之,他只是外戚攫升,并没有王导那种能够与皇权分庭抗礼
超然地位!
皇帝之所以如此针对他,就是要让他认清楚这个事实,至于目,自然是那个空悬
江州刺史之位。
皇帝虽然撤掉江州刺史王彬,但继任
人选,却在各方角力下迟迟未决。这个角力
过程中,庾亮保持
沉默,并没有支持皇帝,因为他也想安排自己亲厚之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