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张居正牛逼啊,这种陋习延续百多年,谁都知道浪费时间且无用,但又谁都不敢从制度上改革。只有张居正敢下刀子,把每天早朝,改成三六
后来皇帝和群臣,实在扛不住这种朝会,于是内阁制度渐渐成熟。先是规定每次朝会只能讨论八件事,后来改成讨论五件事,而且所奏之事,必须提前天让阁臣先处理,皇帝上朝时照本宣科即可。
这意味着什?
意味着早朝就是走过场而已。
于是越来越多*员旷工,不参加朝会成常态。
成化年间有次午朝,皇帝来却不见大臣,等半天发现自己被放鸽子,居然个*员都没来。气得宪宗皇帝大骂:“尔等常以勤政为言,及朕视朝,却又怠慢!”
估计都察院和鸿胪寺查得比较严,避免文武百官缺席朝会者太多,想给新人留下个好印象。”
“早朝也能缺席?”金罍惊讶道。
常伦低声笑道:“听父亲说,弘治十五年八月某日,总共有千百六十人没来上朝,当时惹得先皇雷霆大怒。”
王渊瞬间无语,次早朝就有千多人旷工,参加朝会*员该多少啊。
主要还是朱元璋太能干,裁撤宰相职位,导致朝廷没有主事者,切都靠朝会来解决。
如此朝会,真没必要,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也没啥影响。
等过午门,在金水桥外候朝,王渊举目四望,顿时被就惊呆。只见月光之下,密密麻麻全是人头,就跟初十五赶庙会差不多。
大略估计,可能上朝*员接近两千人。
奉天殿里肯定装得下,但太过拥挤成何体统。因此末流小官,以及杂职小吏,只能站在广场里上朝,待遇类似后世游览故宫游客,只不过他们不用掏钱买门票而已。
今天是为迎接新科进士,明天估计就没几个人,甚至皇帝都有可能旷工。
国朝初年,无论大事小事,都必须交给皇帝决断。每次早朝,从六部大佬到九品小官,乃至不入流杂吏,都必须跑来参加早朝。连皇城侍卫抓住盗贼,都要拖到皇帝面前,交给朱元璋亲自发落。
不但如此,当时农民代表(粮长),也可以上朝见皇帝,*员们还不能拦着。
朱元璋就靠跟粮长交流,掌握全国各地基层信息,甚至有粮长直接被提拔为朝廷大员。明初粮长世家,都不屑于考进士,因为他们是最荣耀基层代表。
到朱元璋晚年,精力已经不足,朝会变得很随意,但定下规矩却不能改。
朱棣常年在外打仗,太子理政又喜欢喝酒,导致朝会时间经常变动,于是文武百官就各种开小差旷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