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皇太极使者进行
会谈,表示愿意投降。
崇祯四年(1631),祖大寿召集众将,宣布决定,投降。
所有人都赞成,只有
个人反对——何可纲。
袁崇焕没有看错人,何可纲是个靠得住
人,他严辞拒绝
祖大寿
提议,即使饿死,绝不投降!
袁崇焕也没有说错,他魔咒最终应验
。
大凌河城里,除万多军队外,还有两万多民工,几千匹马。
还好,没有粮食,吃马也能活,过几十天,马吃完
。
没办法,只能吃人。
当兵开始吃民工,而且很有组织性,今天吃几个,就杀几个,挑好人,组织起来杀掉,分吃。
杀掉人除
肉吃完外,连骨头都没剩,收起来当柴禾烧,用人骨烤人肉,真正是物尽其用。
莽古尔泰就死,死因不明。
这已经不是皇太极第次耍诈
,他老人家虽然靠兄弟上台,却很信不过兄弟,按照他
想法,四大贝勒是没有必要
,只要
个就够
。
为达到这目
,每到打硬仗时,他都故意安排兄弟上阵,所谓“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内乱”。
比如崇祯三年,他听说孙承宗出兵关内四城,明知敌人很猛,就派二贝勒阿敏出征,被打个稀里哗啦回来,趁机撤
兄弟
职。
这次也差不多,如此说来,他大概还差祖大寿个人情。
大家都投降,你不投降,就只有杀你
。
祖大寿用行动,完成袁崇焕诺言
最后部分:自相残杀。
他命令将拒不投降何可纲推出城外,斩首示众。
何可纲死前,并不惊慌,也不愤怒,只有鄙视,对叛徒祖大寿
就是这样,也没有投降。
但祖大寿已经到极限,这样下去,没被后金军打死,也被城里
兵给吃
。所以他开始跟皇太极联系。
联系话题很简单,两个字——投降。
皇太极知道城里很困难,很缺粮食,但他并不知道,祖大寿很坚韧。
祖大寿根本不想投降,他只是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但时间越来越长,援军却越来越少,于是,经过审慎地思考,祖大寿做出个抉择,脱离苦海
抉择。
但祖大寿情况并未改变,他依然出不去,援军依然没法来,他依然不投降。
皇太极想招降祖大寿,很想,所以他费尽心机,先是往城里射箭,夹带信件,可是祖大寿习惯很不好,总不回。
打个把月,回信
。
这也是迫不得已,当初被围时候,实在太过突然,按照明朝规定,军事部队执行任务时,身边只带三天干粮,现在都三十天
,吃什
?
吃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