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非常凑巧,这位下药崔文升,当年曾经是郑贵妃贴身太监。
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要看病,不找太医,偏找太监,找个太监,偏偏又是郑贵妃人,这太监下药,偏又下猛,说他没问题,实在有点困难。
对于这件事情,你说它不是郑贵妃计划,信,因为没准就这巧;说它是郑贵妃计划,也信,因为虽说下药这招十分拙劣,谁都知道是她干,但以郑贵妃智商,以
但是他完成。
所以唯可能性是,他找帮手,而这个帮手,就是药物。
是什药物,大家心里也有数,就不说,这类药物在明代宫廷里,从来就是必备药,从明宪宗开始,到天天炼丹嘉靖,估计都没少用。明光宗初来乍到,用用还算正常。
可这位兄弟明显是用多,加上身体向不好,这才得病。
在中医理论中,服用这种药,是属于上火,所以用泻药清火,也还算对症下药。
前面曾经讲过,这是个十分重要职务,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
可是这人来,并不是要给皇帝写遗嘱,而是看病,因为这位崔兄多才多能,除能写外,还管着御药房,搞第二产业。
后来事情告诉们,第二产业是不能随便乱搞。
诊断之后,崔大夫胸有成竹,给病人开副药,并且乐观地表示,药到病除。
他开这幅药,叫泻药。
应该说,崔文升是懂得医术,可惜,是半桶水。
根据当时史料反映,这位仁兄下药时候,有点用力过猛,手哆嗦,下大。
错误是明显,后果是严重,光宗同志服药之后,晚上拉几十次,原本身体就差,这下子更没戏,第二天就卧床不起,算彻底消停。
蒙古崔大夫看病经历大致如此,就这看上去,似乎也就是个医疗事故。虽说没法私,但毕竟大体上没错,也没在人家身体里留把剪刀、手术刀之类东西当纪念品,态度还算凑合。
可问题是,这事冒出来,几乎所有人都立刻断定,这是郑贵妃阴谋。
个夜晚辛勤工作,累垮身体人,怎能服泻药呢?
所以后来很多史书都十分肯定地得出结论:这是个“蒙古大夫”。
虽然不在现场,也不懂医术,但可以认定:崔文升诊断,是正确。
因为之前史料中,有这样六个字:是夜,连幸数人。
这句话意思大家应该知道,就不解释,但大家也应该知道,要办到这件事情,难度是很大。对光宗这种自幼体弱麻杆而言,基本就是个不可能任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