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子神答道:当然有恩,平日在训练场,你从来没有射中过箭(从不曾箭伤)。
真是晕死。
就是这个吃力不讨好工作,职业前景也不光明,干人自然越来越少。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人,基本上算是绝迹,具体说来,此后只有两种人干这行。
第种是当兵,明代当兵,无非是为混口饭吃,平时给长官种田,战时为国家打仗,每月领点死工资,不知哪天被打死。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士兵不是好士兵,明朝士兵不想当将军,但在如此恶劣环境下,混个百户、千户还是要——至少到时可以大喊声:兄弟们上!
为实现从冲锋到叫别人冲锋转变,许多小兵都十分努力,开始士兵突击,苦练杀敌保命本领。般说来,这种出身武将都比较厉害,有上进心和战斗力,李成梁本人也是这混出来。
,这倒也不难理解,国家不打仗,丘八们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
武将逐渐成为粗人代名词,加上明代体制是以文制武,高级武官往往都是文科进士出身,真正拿刀拼命,往往为人所鄙视。
被人鄙视久,就会自己鄙视自己。许多武将为提高社会地位,纷纷努力学习文化,有事没事弄本书夹着走,以显示自己“儒将”风度。
但这帮人靠打仗起家,基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文言中有句十分刻薄话,说这些人是“举笔如扛鼎”,虽说损人,却也是事实。
所以折腾来折腾去,书没读几本,本事却丢光,为显示风度,军事训练、实战演习都没人搞——怕人家说粗俗,武将军事指挥能力开始大幅滑坡,战斗力也远不如前。
第二种就是身不由己,般都是世家子弟,打从爷爷辈起,就干这行。家人吃饭时候,经常讨论也是上次你杀多少,这次干掉几个之类话题,家教就是拳头棍棒,传统就是不喜读书,从小锦衣玉食,自然也不想拼命,啥也干不,基本属于废品。嘉靖年间那位遇到蒙古人就签合同送钱仇钺大将军,就是这类人光荣代表。
总体看来,第
比如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三言作者)就曾编过这个段子,说有位武将,上阵打仗,眼看就要被人击败,突然间天降神兵,打垮敌人。此人十分感激,便向天叩头,问神仙来历和姓名。
神仙回答:是垛子(注意这个称呼)。
武将再叩首,说何德何能,竟然能让垛子神来救。
垛子神却告诉他:你不用谢,只是来报恩。
武将大惊:何曾有恩于尊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