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当时大多数国家与明朝关系都是极为融洽,而在明帝国西北部,西域各国也与明朝恢复联系,并开始向明朝朝贡。
此时明朝,疆域虽然不及元朝,但已北抵蒙古,西达西域,东北控制女真,西南拥有西藏,并有朝鲜、安南(今越南)为属国,其影响力和控制力更是远播四方。
如此辽阔之疆域,如此强大之影响力,当时大明已经成为堪与汉唐媲美强大帝国。
在大明帝国统治下百姓们终于摆脱战乱和流浪,不再畏惧异族侵扰,因为这个强大国家足可以让他们引以为傲,并自豪地说:
是大明
幕府将军来历。
而那位永乐年间来朝贡源道义就是当时日本将军,当然,在明朝和之后清朝史书中都是找不到日本将军这个称呼,对于这个来历复杂,不清不楚将军,中国史书全部统称日本王,这倒也是理所应当,毕竟名分再怎乱、怎复杂,那也是日本自己事情。
也正是由于这原因,日本国家政治和发布政令(包括发动侵略战争)都是由占据统治地位将军或实权大臣(如丰臣秀吉就不是将军,而是关白)主使。
当然,近现代发动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那几位仁兄除外(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已经掌握实权)。
但在当时,在强大明朝面前,日本还是表现得比较友好,虽然这种友好只是表面上,暂时。
永乐三年(1405),日本国派遣使臣向明朝朝贡,此时中国沿海带已经出现较多倭寇,他们经常四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朱棣大发雷霆,他严厉质问日本使臣,并让他带话回去,要日本国王(将军)好好管管这件事情。这番辞令换成今天外交语言来说,应该是,如果日本不管,由此造成切后果将由日方负责等等。如果按照朱棣性格直说,那就是,如果你不管,替你管。
当时日本将军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朱棣这番话含义,便马上发兵,剿灭那些作乱人,并把其中带头二十个人押送到中国,朱棣十分满意,他也给足日本将军面子,又让他们把这些人押回日本自己处置。
可是朱棣没有想到是,使臣走到宁波时,觉得这些人带来带去太麻烦,占位置不说还费粮食,就地把他们解决,还是用比较特别方式——“蒸杀之”。
从此事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是很识时务。
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明朝派遣使臣去日本,日本将军竟然私自扣押明朝使臣,此后,日本停止向明朝朝贡,两国关系陷入低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