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说创作着。
时不时地,会收到提问:“你为什不写以自己同龄人为主人公小说?”比如说现在是六十五六岁,为什不写那代人故事?为什不讲述那些人生活?那不是作家自然行为吗?
不过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作家非得写自己同龄人不可?为什那才是“自然行为”呢?前面说过,写小说让感到无上快乐事情之,就是“只要愿意,可以变成任何个人”。既然如此,为何非得放弃这个美妙权利不可呢?
写《海边卡夫卡》时,刚刚五十出头,却把主人公设定为十五岁少年。而且在写作期间,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个十五岁少年。当然那与眼下十五岁少年应当体会到“感觉”不是回事。归根结底,只是把十五岁时感觉凭空搬移过来。然而边写小说,边几乎分毫不差地把自己十五岁时呼吸过空气、目睹过光线,在心里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就是把长久以来直藏在内心深处感觉,利用文字力量巧妙地拖曳出来。该怎说呢,真真是美妙体验。这或许是只有小说家才能体味到感觉。
不过,这种“美妙”只让个人享受话,那作品就无以成立。还必须把它相对化才行,也就是要把那种类似喜悦东西打造成与读者共享形式。为此,让位姓中田六十多岁“老人”登台亮相。中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分身、投影。他身上具有这样因素。于是卡夫卡与中田先生并行、相互呼应,小说获得健全均衡。至少身为作者这样觉得,现在仍然有这种感觉。
也许有朝日,会写有同龄主人公登场小说。然而在眼下这个时间点,并不认为这是“非做不可事”。在而言,首先有小说灵感忽地涌上心头,然后故事才从那灵感中自然而然地扩张开去。开始就提到,小说中会有什样人物登场,那完全是由故事自己决定,而非由考虑和定夺。身为作家,仅仅是个忠实笔录者,听从其指示亦步亦趋而已。
有时可能化身为有同性恋倾向二十岁女子,有时又可能变成三十岁失业家庭主夫。把脚伸进此时交给鞋子,让脚顺应鞋子尺码,开始行动。仅此而已。不是让鞋子顺应脚尺码,而是让脚去顺应鞋子尺码。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但作为小说家工作得久,自然而然就能做到。因为这是凭空虚构,而所谓凭空虚构,就如同梦中发生事件样。所谓梦——不管它是在睡觉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