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县有百九十五个里,江宁县有百零五里,两县合计三万三千户税基,哪里扛得下这重负担?更过分是,黄册库费用属于杂泛徭役和杂税,两县正役正税并不因此而减免,负担更上层楼。
这个坐落于后湖黄册库,赫然成盘踞在南京附近只吸血鬼、骆驼背上最后根稻草,致使“上元、江宁两县,民穷财尽,流移逃亡,不忍其荼毒矣……应里甲,物业荡然”。有看不过眼当地*员警告说:“若不通融议处,照旧独累偏造,则上元、江宁二县之民,靡有孑遗矣!”
朱元璋初衷是想要减少基层负担,可实在没想到最后却起相反效果。
其实大明朝正税并不算重,真正可怕都是这些临时加派杂税杂役。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名目众多。上头无论有什开支,最终定会传递到基层,让百姓应接不暇,筋疲力尽。
黄册库之于上元、江宁两县,算是明代税赋弊端个典型案例。
。
如果只是日常开销,两县咬咬牙也能熬过去。但每十年还有次大规模驳查,这期间产生费用,比日常支出要翻几番,同样也得两县扛大头。
这比天塌下来还可怕。
咱们前文讲过,从宣德年开始,驳查时间越来越长,从起初三个月到六个月、年乃至数年不完,成本也是直线上升。每次驳查开始,江宁和上元两县真是连想死心都有。
拿正德九年(1514年)驳查举个例子。
两县民力终究有限,凭你怎敲骨吸髓,也只能榨取那多。黄册库为应对日益高涨开销,想过各种主意,甚至还把主意打到湖产上去。
比如黄册库会偷偷把湖产租给附近农民,自己收取田租。他们还曾正式向朝廷提出过申请,征集附近渔民进入
当期黄册自正德八年十月开始驳查,至九年五月,共查出十四万户黄册有问题。
在这年里,从上元、江宁两县雇用书手四十人,每个月工食银两五钱;册夫四十人,每月工食银九钱;纸四万八千张,笔两千支,墨十斤,以及*员七人、监生两百人各项茶菜炭药日常开销……总计是千四百两开支。
听着是不是还好?虽然超期,但毕竟在半年之内完工嘛。
但你得知道,这半年查完,仅仅是整个南直隶十八府州黄册。它们分布在南京周边,最先运抵。至于北直隶和十三布政司黄册,在路上还没到呢。
光个南直隶,就要半年时间、千四百两驳查成本。全国得花多少时间?用多少银子?成本妥妥超过万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