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赵无恤发现冉求表现得很谨慎,他才华不外露,没方才指挥众人防御盗寇时勇锐,甚至会给人种“此人怯弱”印象,问句他才答句,无问时则讷讷而不言。
虽然子服何说过,冉求属于孔子门徒里“政事”之才,但赵无恤却直在好奇地看着冉求手下所持长长竹矛。
这种极长矛有个专用名字,战车上名为“夷矛”,步卒用则为“酋矛”。
在甄之战后,与军吏们总结战术经验后,他们发现越长兵器在线列方阵作战时越是有效。于是赵无恤将戈矛手们武器加长,尤其是矛手,全部装备带金属尖柄酋矛,远远看上去如同徐徐前行森林。
而冉求徒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边步卒在大眼瞪小眼地打量着对方兵器。目前诸侯步卒用矛柄般在七尺到丈之间,集体装备酋
鲁国地形,可以用三种地貌概括之,北边三分是泰山、沂山峰峦,将齐、鲁隔离开来,中间四分是鲁中南丘陵,其余三分是临近济水、汶水、濮水西南平原。
中都就位于西南平原地带,临近汶水、大野泽,往西北方走则渐渐进入泰山之阳。
赵无恤等人在大野泽北碰巧为冉求解围后,两个车队便同东行,渐渐靠近中都。
冉求字子有,所以有时又称之为冉有,他大名,赵无恤前世就曾在篇中学课文上见过,之后也多次听子贡称赞过他这位后学师弟。冉求本就是鲁国西鄙人,年纪才二十,成为孔子门徒没几年就挤进“升堂”弟子行列,要达到这种程度,至少是要六艺精通才行。
今日见,冉求能射,能御,能指挥作战,言辞礼节也很得当,可谓是多才多艺,然而他低调性情却又掩盖这些才干,让人眼注意不到。
方才相认后,子服何便询问冉求道:“子有这是从何处归来?”
冉求拱手相答:“好教二位大夫知晓,求是去西北面汶西之田借粟米去。”
赵无恤好奇地问道:“中都粮食不够?为何需要向外借贷。”
冉求看赵无恤眼,垂目答道:“中都土地只能算厥土中下,人口也不多,战前就千余户,七八千人,如今有不少济水以西流民进入,却剧增到万。离秋收还有半个多月时间,夫子不忍民众受饥,便解散邑兵,以府库中兵器甲胄为质向邻邑借贷粟米,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孰料却遇到盗寇来犯,多亏二位大夫解围。”
原来如此,中都虽然并不算富庶,却是处战后颇为安定地方,但人口剧增后粮食倒是成大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