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服何又是番抱歉,心中却对赵无恤越发激赏起来。
“如此贤明仁义,又有治邑之才大夫,对于鲁国来说,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只希望他能被孔子之政感化,做鲁国忠君之臣。”
带着这种心思,赵无恤经过高鱼邑时便进去拜访番。
进城都是邻近四野乡人,只要有超过十人同靠近,门卒便如临大敌,十几个人持矛挺戈,警惕地提防着,细细盘问。
而无恤等人打着大夫仪仗,半旬前子服何才经过此处,所以无人敢拦。
寺公产。
在去除这隐患,将廪丘、甄两地政务交给张孟谈留守后,赵无恤就和子服何打着大夫仪仗,率领百余卫队东行。他将去曲阜觐见鲁侯,完成策命最后仪式,从此成为鲁侯臣子。
首先途经是东面几十里高鱼邑,此有户近两千,人口万多,从前也是个有鱼泽之利富庶中等城邑。
涂道上,子服何叹息道:“因为齐国数年内多次围攻鲁国西鄙,所以颇有些战乱后荒芜,麦粟被大面积摧毁,对于高鱼来说,今年将是个难熬冬天,甚至有些高鱼人在往西面廪丘逃亡。”
他对无恤说道:“这对于赵大夫来说,倒是件好事。”
不过高鱼大夫却是不在邑内,据邑宰说,是带着邑卒去南边缉盗去。
赵无恤向子服何询问道:“高鱼盗患很严重?”
子服何叹息道:“高鱼残破,民众逃亡方向不止是廪丘,还有东南方大野泽带,不少人就在那儿落草沦为盗寇。”
于是赵
民众增多或减少往往是邑之政好坏与否标志,因为春秋时尚未推广编户齐民,户籍管制并不严密。所以跨邑乃至于跨国人口迁徙是比较常见,后世著名孟子见梁惠王里,魏惠王就曾跟孟子抱怨过:“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这个月来,廪丘东端羊角关每天都会接收十多名前来求活高鱼庶民,赵无恤概接纳,将他们安置到刚刚获得乌氏田亩里。
面对这种情况,赵无恤当然可以偷着乐,甚至还会暗中鼓励人口流动,但明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
既然成鲁国大夫,那和周边领邑同僚处好关系是必须,赵无恤还指望秦邑和高鱼为自己抵挡齐军进攻呢,在不能明目张胆兼并情况下,他们过分削弱对廪丘也没有好处。
于是无恤正色道:“蔡仲之命中有这样几句话,懋(mao)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现在邻邑凋敝,出手援助还嫌太晚,怎会欣然自喜呢?子服子休要看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