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保留橄榄球肢体碰撞,对犯规要求没那严格,所以这场比赛对抗性非常激烈,在身体接触时候甚至允许使用摔跤技巧。
通过蹴鞠,来可以锻炼士卒体魄;二来通过激烈身体对抗,可以激发出士卒勇悍、不服输精神;三来两方对战,又能培养士卒团队精神;四来因有裁判、有规则,又可以使士卒养成服从命令习惯。最终做到“令下则勇往直前,令禁则伏首贴耳”。
到那时,就算将这些新卒直接拉上战场,面对轰鸣而至战车,大概也能做到“掌中握矛不抖,口中有唾可咽”。
所以,比起往日军中
无恤在旁解释道:“此蹴鞠之戏,其中有战阵攻守之意。”
对此,赵无恤是有些得意,在这民间娱乐项目极具匮乏时代,蹴鞠在成乡引发热潮,他早就有所预见。
其实在春秋时期,蹴鞠雏形已经出现,传说,这还是黄帝发明。在逐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后,黄帝将蚩尤杀死,把他胃做成名叫“鞠”球体,命士卒以箭射之,以脚蹴之,多中者赏。太古传说,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自此以后,各国就有“令作蹴鞠之戏,以练武士”传统。
大概是因为蚩尤所在少昊氏之国就在山东带,目前蹴鞠主要在齐鲁流行,无恤在新绛市坊里也见人玩过。
但那种蹴鞠,还属于单人娱乐性质,表演者随着音乐节奏,以脚、胸、背等部位踢“鞠”为舞。技巧高明还能同时击鼓、奏乐,每每引来众人围观,机智齐国商人们就先用此法吸引人群,再叫卖他们货物。
来到成邑后,赵无恤在第次练兵分配卒伍时,就向王孙期提出,以蹴鞠来操练乡卒。
因为如果上来,就让这些粗鄙乡野之人听金鼓、辨旗帜、练战阵、习射术,同时还使唤他们去开挖沟渠等。短期还行,长此以往,乡卒们虽然不敢反对,但肯定会兴趣缺缺,效率不高。与其如此,还不如投其所好,以蹴鞠之戏诱惑之。
无恤改造过“蹴鞠”,和齐地蹴鞠不同,更多仿照是后世足球和橄榄球。
场中众人所踢“足毬”由匠人制作,以皮革为元囊,内有吹得鼓胀猪尿泡,再实以毛发、米糠等,虽然比不上后世足球,但弹性和质量还算不错。
当然,场中硬件设施比起后世大足球场来说,就太过简陋:场上两边,各种植两棵修竹,高数丈,络渔网于上为门,草坪上也没有划线,只是垒土为边界。无恤以后世足球规则为基础,让两队上阵,各十人,以将球踢入球门多者为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