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条“止从死”法令,馆舍里几名奴隶商担心自己生意自此受到影响,便痛心疾首地反对。
然而有个年轻后生却当着他们面,对赵氏君子此举拍手叫好。
那年轻商人名叫端木赐,来自曾经出过几个下大夫,但如今早已家道中落端木家族。他名赐,字子贡,这字还是他在鲁国拜夫子帮取。
奴隶商们惊诧之余,便痛斥端木赐作为卫国人,同是馆舍行商,却胳膊肘向外拐。
然而端木赐虽然年轻,却丝毫不让,他据理力争道:“靠贩卖殉奴敛财,就等同于持剑杀人,却说杀人是剑,不是;汝辈非同道,所行不义,如同仇寇,小子可鸣鼓而攻之!”
距离冬至日大朝会,已经过去好几天,晋都上空阴霾已经散去,切似乎都恢复平静。
然而流言蜚语却在新绛城内不断被人传递着,路传进位于城东卫国馆舍中。
首先引发轰动,是晋卿赵氏“禁殉令”。
所有人都知道,在晋国,赵氏可是最爱在葬礼上殉人。但却有这位赵氏小君子,在他统辖领地上宣布“止从死”禁令,并且获得赵氏家主承认,以家法形式颁布推行。
对此,卫国馆舍里那些消息灵通商人们议论纷纷。
有商人反驳说,只有在生意维持不下去时,他们才迫不得已贩卖殉奴,你端木赐就能保证,以后永远不会做这方面贸易?
端木赐拍案而起:“夫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卫国首位国君是卫康叔,首封地则是“殷墟”,也就是昔日大邑商都城朝歌带。
所以,卫国就沿用不少殷商礼节,自然也包括殉人在内。而卫国所辖领地上至今仍然有不少殷商遗民,“商人”这职业称呼,本来就是失去贵族身份后,被举族迁徙殷商后人不得已从事货卖职业,方才得名。
最初,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受制于宗周礼法,商人们是没有人身自由。直到平王东迁后,天下大乱,王纲不振,工商食官制度初步瓦解,这才出现单独行商,如郑国著名贩牛商弦高。
而行商们为降低降低风险,慢慢开始团体合作,就形成卫国濮阳、曹国陶邑等地商行。而那些单打独斗并最终壮大投机者,则成齐国和郑国两地依附于卿大夫们巨贾,他们专渔盐、丹砂、铜锡之利,其中有些人甚至富可敌邦。
所以,受殷商遗俗影响,卫国也是个殉葬风俗盛行国家,而卫国商人中,就有不少专门贩卖隶臣妾给贵族作为陪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