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先生认为:“今观《史记》中最晚之记事,得信为出自公手者,唯《匈奴列传》之李广利降匈奴事,余皆出后人续补也。”
有学者不相信,认为以司马迁才学,怎会写得这奇怪,这条也是后人补。
其实,正因为如此,才更像是司马迁在早已完稿之后,又临时写支简加进去——如果是别人补,那也是真心解司马迁人。
天汉四年到征和三年间,和匈奴有关事情有很多,别字不提,就讲李广利投降匈奴,是因为这件事对司马迁真太重要。
汉武帝袒护自己大
禹,在司马迁眼里是个庸俗财迷,更是他敬爱飞将军李广不肖子孙。
太子和汉武帝之间矛盾爆发,说穿就是两派政治势力斗争而已,不存在什“两条路线之争”,也没有什道义和理想可言。只是逼到这步,谁也退缩不得,争既是至高无上皇权,也是最卑微生存。
这说,司马迁不写巫蛊之祸,也不妨给个文学性解释:他那支豪情慷慨英雄气贯注笔,没有办法面对这个时代。
他笔下太初之前汉武帝时代,固然充斥着凶,bao与血污,但也豪杰辈出俊采星驰,哪怕他所憎恶那些卑鄙无耻人物,也精神昂扬气象恢廓,这种余晖,照耀进天汉年间,但到太始、征和,就真只剩下令人窒息疯狂和算计。
不是因为哪个人死世界才变,而是今夜寒风,吹落昨夜星辰,那漫天星斗,就这样自然而然又无可挽回地黯淡下去。
从这个角度说,倒是宁可司马光讲到那个故事是真,显得好歹有点理想和亲情温度吧。
李广利结局
《史记•匈奴列传》最后段是这样:
后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杼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馀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众降匈奴,得来还千人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因杼敖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是岁汉兵之出击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
这段文字夹杂错乱。大多数内容都是天汉四年(前97年)事,但“【】”里话,却发生在征和三年(前90年),内容是告诉大家,李广利投降匈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