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也兴味盎然,比如汉武帝幸卫子夫“轩”究竟是不是厕所,两千多年来就聚讼不已21。
之后虽然还有诸多波折,但总趋势就是卫子夫得宠,而卫青也成外戚,从此平步青云。就是说,卫青出身,本是远远低于良家子奴辈,又因为裙带关系,举实现阶层跃升,实在是小人得志。几乎从任何角度看,他都会是良家子们鄙视对象,而其行事作风,还在不断强化这种印象。
首先,从卫青和皇帝相处时诸多细节看,他都不像是个正直有尊严大臣。汉武帝掀起推崇儒学风气,“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而先秦以来儒学,恰恰不欣赏大臣在皇帝面前过于恭顺。孟子说,把顺从当作正当做法,这是小老婆作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汉代最流行是“春秋公羊学”,而《公羊传》里,讲许多或真或假历史故事:位大臣不理会君主命令甚至和君主当面顶撞,而他固执己见所办成事,最终为君主赢得荣耀。
也就是说,儒家尊君,往往尊是种理想化君权,而不是具体君主个人。而卫青恰恰不是如此,他作风是“和柔自媚”,绝不可能拂逆皇帝,当然更不要指望他“面折庭争”。皇帝对他态度,也确实像是对位佞幸而不是个大臣。个最直观例证是:祖上是贵族、以亢直敢言著称臣子汲黯,汉武帝如果不穿正式礼服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见他;出身卑微,被前辈儒生讥讽为“曲学以阿世”丞相公孙弘,汉武帝闲暇时和他见面,有时不戴帽子;而卫青在身边时候,皇帝可能边上厕所边和他交流——联系到姐姐卫子夫就是在厕所里得到皇帝宠幸,这个场景简直暧昧。
“以顺为正,妾妇之道”,这顶帽子要扣到卫青头上,简直是量身定制。
其次,已经成为个权贵之后,卫青也拒绝行使权贵特权。屡立战功之后,汉武帝特别为卫青创设个新职务:大将军,他成为皇帝之下掌握最高军事权力人。但元朔六年(前123年)那次出击,尽管总体上仍然算取得成功,局部战场却是遭到失败: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部队落单,遭遇匈奴主力,结果赵信投降,而苏建孤身逃回。
怎样处置苏建,引发军中争论。卫青军正和长史都认为苏建在困境中作战十分英勇,能够逃回正是不敢有贰心表现,处死他不但不公平,而且会造成恶劣影响:以后战败人都不会再回来。但议郎周霸认为应该处死苏建。
这场辩论有个有趣之点:军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