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被视为个新知识分子阶层,是公共政策制定者中员,他们可以正当地发表自己专业意见,他们身份不仅是科学家,还是公共思想家。随着奥本海默被赶下神坛,科学家们知道,未来,他们只能作为解决具体科学问题专家为国家服务。正如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后来观察到,奥本海默受难意味着战后“科学家救世主身份”已经终结。在z.府体系内工作科学家不能对z.府政策提出异议,但1953年奥本海默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举动表明,他们仍然希望成为z.府顾问。因此,这次审判成为科学家与z.府关系个分水岭。在美国科学家应该如何为国家服务这问题上,最狭隘短视主张大获全胜。
几十年来,大批美国科学家纷纷离开学术机构,争相奔向企业研发实验室。1890年,美国只有4个这样实验室,到1930年,这样实验室已经超过1000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加速这进程。当然,在洛斯阿拉莫斯时,奥本海默直在亲身经历这变化。但在那之后,他选择另条道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他不为任何武器实验室工作。对于艾森豪威尔总统后来所称“军工复合体”发展,奥本海默越来越忧心忡忡,他曾试图借助自己名望来质疑科学界日益依赖军方趋势。可是到1954年,他彻底失败。正如后来科学史学家帕特里克·麦格拉思所说:“些科学家和*员,比如爱德华·泰勒、刘易斯·斯特劳斯和欧内斯特·劳伦斯,他们为军国主义和反共主义呐喊助威,这迫使美国科学家和他们所属机构几乎完全屈从于美国军事利益。”
奥本海默失败也是美国自由主义失败。在罗森堡核间谍案中,审判针对不是自由主义者,而是间谍活动。阿尔杰·希斯虽然被指控作伪证,但根本罪名仍是间谍活动。奥本海默案则不同,尽管斯特劳斯私下有所怀疑,但没有证据表明奥本海默传递任何秘密情报。事实上,听证委员会已经证明奥本海默在这点上是清白。但就像许多罗斯福新政支持者样,奥本海默曾是左翼阵营分子,他活跃在人民阵线事业中,与许多**党员和**党都关系密切。作为自由主义者,在对苏联失望后,他利用自己重要地位加入自由派外交政策制定者行列,与乔治·C.马歇尔将军、迪安·艾奇逊和麦乔治·邦迪等人成为朋友。自由主义者把奥本海默当作他们中员,因此,他耻辱也是自由主义耻辱,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