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们把“奥比”
荷兰语拼写也改成
英文。
随着时间推移,奥本海默形成
种独特
开放式教学风格,他鼓励所有学生相互交流。他不会在办公时间单独与每个学生会面,而是要求他
8~10位研究生和6名博士后在他位于勒孔特厅219室
办公室见面。每个学生都有
套小桌椅,他们会坐在那里看着奥本海默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奥本海默自己没有书桌,房间中间只有
张堆满
文件
桌子,
块写满公式
黑板占据
面墙。快到约定时间时,这些年轻男生(偶尔也会有女生)会零零散散地走进来,坐在桌边或倚着墙等待奥本海默。他到场后会依次集中讨论每个学生研究
具体问题,并征求大家
意见。“奥比对
切都感兴趣,”瑟伯尔回忆道,“大家提出
个又
个课题,所有课题都在讨论之列。
下午
时间里,
们可以讨论电动力学、宇宙射线和核物理学。”通过关注物理学中仍待解决
问题,奥本海默让他
学生们总觉得自己正面对未知
世界。
很快,奥本海默就成美国理论物理学界
“旗手”。整个美国
物理学界都传遍
:如果你想进入这个领域,伯克利是不二之选。“
原本没打算教书,”奥本海默后来说,“
也没想招收学生。
开始其实是想传播
热爱
理论,
直从中不断学到新
知识,这个领域博大精深,但人们对它仍
知半解。”1934年,5名学生获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物理学奖学金,其中3人选择在奥本海默门下学习。尽管他们是为奥本海默而来,但吸引他们
还有
位叫欧内斯特·劳伦斯
实验物理学家。
劳伦斯和奥本海默两人可谓天差地别。劳伦斯在南达科他州长大,先后在南达科他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接受教育,年纪轻轻劳伦斯对自己
才华颇为自信。作为挪威路德教徒
后裔,劳伦斯
做派是那种典型
无忧无虑
美国人。为
赚取大学学费,他曾向附近
农民兜售铝制
锅碗瓢盆。性格外向
劳伦斯有
种与生俱来
推销能力,他借此来助力自己
学术生涯。
些朋友认为他有点儿趋炎附势,与奥本海默不同,他没有
丝存在主义
焦虑或内省。到20世纪30年代初,劳伦斯已成为他那
代首屈
指
实验物理学家。
1929年秋,奥本海默来到伯克利时候,28岁
劳伦斯也住在教员之家。这两个充满孩子气
物理学家很快就成
要好
朋友。他们几乎每天都聊天,晚上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