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空间。在外旅行时,总是竭力避免走进任何座商场——哪怕不在旅行,也极力避免进入这种空间,保存些生活异质性。
忆起年前在巴黎旅行时候,切都很棒,包括第天在埃菲尔铁塔下面遇到不知是骗子还是杀人狂魔热情男人,最后天在地铁里遇见极不熟练小偷,和刚发生恐袭不久还残留在这座城市紧张气息,直到走进老佛爷——准备去PierreHermé买盒马卡龙做伴手礼,去朋友家过圣诞。
上帝啊,那可是圣诞。
高二假期,和家人去黄山旅游。去过不止次黄山,但真正意义上黄山,只去过那次。那次恰好是五,密密麻麻人群挤在山峰间狭长步道上,像高速上堵死车流,亦步亦趋地拱足前进,那是记忆中最惨烈次出游,之后很久都对旅游这件事提不起兴趣。
圣诞月期间老佛爷方圆两条街区,和五黄山人潮不相上下。被人流挡在外围,连老佛爷橱窗都看不见。当你走进去,会发现更加荒诞。每个柜台前都是中国人。导购是中国人,掏钞票刷卡也是中国人。在地理空间上这里隶属法国,在人类学空间上,这完全就是中国——这颇值得研究,个特殊后消费主义亚裔族群发展史,在全球呈断点分布。
飞快地找到PierreHermé柜台,草草装盒马卡龙,迅速地完成交易,像躲避举着骨头和石器野蛮人般逃离这里。
然而日本有其特殊性:消费主义图景就是它最极致景色。新宿、原宿、涩谷、银座、代官山、自由之丘……这些地点所代表正是本质相同、差异微妙消费主义景观,这些肉眼可见差异体现在具体时尚风格、物品特色、街面形态等方面。在别处被全球化抹平个性百无聊赖商业综合体,在这里却因足够极致而成艺术。
事实上,你会发现,日本人可以把切事物、行为、生活方式……变成艺术。他们会不计成本地投入超过这件事本身所需要智慧和心血,最后不得不让人承认,这多出来无法用经济学命名、无法被进化论解释部分,只能被归于“艺术”。当你置身于这种艺术,并心甘情愿承认这是艺术时,你固有价值观依然会被巨大消费主义观念吞噬,然后奉上你钱包。
好在买买买配额在早前个人在东京时已经被用光,大阪消费主义景观又确实不如东京那样极致,在打发完剩余时间之后,只是买小盒看上去极为精致漂亮和果子,拆开烦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