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读书时帮导师给本科生出过题目,当时他想法也是看看往年题目,而不是自己找题。
实在是前者做法既省事,又不容易出格。将之前题目改改、糅合下,便是套再好不过题目。
何况,四书统共就那几本,加上前朝几百年间,读书人们早就读滚瓜烂熟。
适合出题内容,确实是只有那有限小部分。
第二个反应嘛,就是人固有偷懒之心。
乡试题目统计出来。
其中有百分之九十数量以上四书题,题目都遵循着《论语》、《中庸》、《孟子》出题顺序。
整理四书题来源,发现出自于《论语》和《孟子》题目数量最多,都超过百道。
除此之外,就是《中庸》,《大学》反而是数量最少。
在统计过往四书题目过程中,他们不光发现考官们出题范围偏好,还发现种种“巧合”。
若是早知道有这个办法,他们就只重点读出题重灾区部分内容,何苦如老黄牛般,吭哧吭哧地读来背去。
当然,这点也遭到宁颂鄙视。
“万,说万今年大家运气不好,恰好遇到冷僻内容,难道当场不做题不成?”
题答不上来是小事,大不再过三年,可若是遇到认真考官,对此计较,说不&
譬如说在这数百次乡试中,有二十多次乡试题目相似,大雍87年和102年两科乡试题目,除个别题目不同之外,两科题目相似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做完数据分析,学子们整个人都麻木。
第个反应,是考官竟然偷懒。
哪怕是乡试这重要考试,考官们仍然存在着向前借鉴取巧行为。
不过对于这点,宁颂看法有所不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